社团

AN ASSOCIATION

首页  >  团学风采  >  社团  >  正文
【书评】一叹千年
时间: 2011年11月17日 00:16   来源: 原创   作者:记者团   点击量: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题记

千年一叹,是对新世纪的献礼,也是对逝去的旧世纪的挑战;是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从1999年9月27日到2000年2月2日,从希腊到山西平遥古城,五个月,走过千年,一叹千年。

《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对古代文明古国现在情景的探访,描写了现在的环境,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文中谈到了一个古老深沉的话题——文化。

历史创造了文明,又将文明埋没。余秋雨依旧用他深沉的目光再次为我们把文明身上纤细的土沙掀开,再次用温热的手指捻起文明的遗迹。用心去倾听文明遗留下来的悲凄,用眼去感觉……沿尼罗河南下,横穿阿拉伯沙漠到苏伊士运河,叩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大门,耶路撒冷,从这里探寻伊斯兰文明、波斯文明。

一条条振奋人心的路线,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

出发,选择荒凉。是的,这不是一场欢快的旅游,没有优美的景色,没有繁华的都市,有的只是残破的废墟,无尽的黄沙。

“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这大概是最恰当的描述。曾经的辉煌逝去,文明逐渐隐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时,我们所能听到的也只有那无奈的悲叹吧。

千年了,叹息传来。

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

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于是冒险开始了。

抵达希腊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今天的希腊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只有从被风化的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的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生活的重担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陷的眼,显示着和年龄极不相符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我们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人的肮脏,人的丑陋,就这样夸张的裸露,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尼泊尔,站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目光穿越了时空,看向千年前的时光,看透千年后的颓落。我们忘了:路,已经走了千年。


千年的时间是如此漫长,而千年所积累的一声叹息又是何等沉重。倾听这文明的呼声,让我触摸一个个苍老的灵魂。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PS:

第一届“现在读书”书评大赛简介: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比赛使没有接触过书评的人了解书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使热爱阅读的人通过看书、品书、写评论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与内容,从而使对同一本书同一个作家持有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交流成新的思想,让参与进来的人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学会“以我心看我书”。

这四篇都是本次书评大赛获奖作品,大家可以从中窥豹之一斑,感受到书评大赛的浓厚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张子路